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重磅 未来五年 枣庄城镇化建设之路

今日枣庄  2016-06-01 13:48

[摘要] 记者从枣庄市规划局了解到,《枣庄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日前由枣庄市委、市政府以枣发【2016】10号文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枣庄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的目标,打造“一主、一副、两区、多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记者从枣庄市规划局了解到,《枣庄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日前由枣庄市委、市政府以枣发【2016】10号文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枣庄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的目标,打造“一主、一副、两区、多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那么作为指导全市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未来五年枣庄城镇化建设的路子如何走,记者对枣庄市规划局进行了专访。房天下枣庄房地产资讯、枣庄房地产购房者俱乐部、看房团、团购交流群:420153393(4群);1、2、3群已满。房天下看房团报名《《

重磅 未来五年 枣庄城镇化建设之路

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规划图

关键词

格局

明确城镇化格局

一主一副两区多点

据介绍,根据我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和“一群、一带、双核六区”的全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枣庄市在《规划》中明确了要构建“一主、一副、两区、多点”,中心城区、滕州城区为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主、副中心,台儿庄城区、山亭城区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城市组团,小城镇为重要支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由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高新区构成的枣庄市中心城区,为市域主中心。按照“西城(薛城区、枣庄高新区)扩容、东城(市中区、峄城区)提质、一体发展”的思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西城扩容量,聚人气,成为枣庄的行政经济、科研创新、商务金融、文化体育中心。东城提质,通过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便利水平,打造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全市商业中心区。

“一副”为滕州城区。按照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商贸集散地、文化旅游名城,创建省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城镇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两区”即山亭和台儿庄城区。山亭按照“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的城市定位,加强生态保护,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老、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生态旅游山城、绿色宜居家园,建成山东省城乡统筹示范基地,发挥山亭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建设山亭红色文化示范区。台儿庄按照知名旅游目的地定位,重点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鲁南苏北靓丽水乡古城。

“多点”就是小城镇。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原则,以设施配套、产业聚集为重点,培育省级示范镇、重点镇等小城镇,成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多个重要支撑点。重点培育税郭、榴园、阴平、古邵、陶庄、邹坞、涧头集、桑村、北庄、滨湖、西岗、级索12个省级示范镇和木石、官桥2个产业特色重点镇。

重磅 未来五年 枣庄城镇化建设之路

产业布局结构示意图

关键词

市民化

19万人率先市民化

城镇人口达到245万人

《规划》中关于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方面多次提到了“市民化”,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又是如何规划的?

枣庄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中提到,至2020年,枣庄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45万人左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枣庄市把推进人口市民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规划》,枣庄市将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引导城中村、棚户区、分散工矿人口市民化,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及随迁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全市新增城镇人口45万人左右,完全市民化人口35万人左右。滕州、薛城、市中城区,年均增长1.5万人左右,山亭、峄城、台儿庄城区年均增长0.5-1万人左右,重点镇年均增长0.2万人左右,一般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重点吸纳就地转移人口。实现城中(边)村、棚户区19万人以上率先市民化。

为实现19万居民的市民化,到2020年,通过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现共13万左右城中(边)村居民市民化,改造城市棚户区和独立工矿区棚户区2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并实现6万人口市民化,全市既有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改造后的城中村居民,全部纳入城市社会救助范围,依法享受相关社会救助。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采取房屋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对经济困难、无力购买安置住房的棚户区居民,可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解决。

关键词

交通

2020年BRT全城覆盖

农村道路“户户通”

作为组团型城市,枣庄通过提升交通通行及服务水平,实现人口方便、绿色出行,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记者从《规划》中看到,今后枣庄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构筑市区、城区间快速干道网络,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现网、加快公交专用道和场站建设、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内部的主导交通方式,到2020年,城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到3.5公里/平方公里,市区公共出行分担率50%以上,中心城区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6标台。

同时,推动公交体系建设,形成“以快速公交为主干、以城区公交为基础,以城际公交为补充,以城乡公交为拓展”的公交服务网络,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力争枣庄公交列入第三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完善全市BRT线网系统建设,构建市域BRT公交环网走廊,到2020年,全面实现BRT线网城区全覆盖。同时,推进城市公交向农村公交延伸,实现镇街公交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完成城乡公交改造任务。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农村新型社区与镇质检实现四级以上公路连接,农村道路由“村村通”升级到“户户通”。

关键词

城乡一体

建“15”

城乡文体服务圈

《规划》中提出加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有序推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进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为推动建设用地市场城乡统一,今后将根据国家部署,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出《农村社区服务指导标准》,改建、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欠发达地区、山区标准化学校的覆盖率。健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廉价可靠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到2020年,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推进镇街、村(居)综合性文化中心覆盖、农村文体小广场建设等,向农民提供公益文化服务。

另外,通过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分级科学、居民可及、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15”城乡公共文体服务圈。到2020年,各镇街和80%以上的村居建成综合性文体中心或集中设施场馆;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关键词

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规划》明确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枣庄创业大学办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创业孵化园建设,每个区(市)集中打造1-2个创业孵化园;健全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争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市;开展“互联网+”行动,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

在就业方面,发展现代家政、养老、体育、旅游、文化培训等服务业;城镇新增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招用4050就业困难人员,不低于10%的比例招用残疾人,实现就业“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建立“大培训”机制;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对采取化解过剩产能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到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

在城市服务水平方面,到2020年,城市中心地区公交线路密度达到3.5公里/平方公里,市区公共出行分担率50%以上,中心城区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6标台,其他区域达到10标台。实施“水质提升、气化枣庄、热网扩容、电网改造”工程,完成60%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天然气管网“镇镇通”,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长度达到30公里以上,城市新区率先进行海绵城市试点。打造社区“15钟”服务圈。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提到了一个词——智慧城市,而且把打造智慧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枣庄市基本建成50个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台儿庄数字古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全市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实现省、市、区三级联网运行,实现城镇化核心区智能交通体系覆盖率80%以上。

同时,以高铁“互联网小镇”为龙头,配套建设枣庄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滕州龙园古镇互联网+综合平台、薛城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山亭鲁南网商谷创业园,形成集创意创业、软件开发、技术孵化、养老、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助推枣庄新型城镇化发展。

重磅 未来五年 枣庄城镇化建设之路

中心城区布局结构示意图

关键词

特色

全域生态格局

助城镇化健康发展

作为《规划》的两大特色之处,枣庄将在未来五年对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及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根据生态管制与环境保护要求,《规划》提出要以山脉、森林、水系、湿地为骨干,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节点,构建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一区、六廊、多斑块”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至2020年,全市治理采煤沉陷区6万亩;完成荒山造林9万亩以上,基本完成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任务;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指标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镇人均用地标准不超过120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控制在310平方公里;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降到60%以下;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规划》中还提到,下一步将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保护规划全覆盖。加强枣庄市工业文化遗产、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评定和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重点保护1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108处省级、221处枣庄市级和所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2015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1.45万亿 增12.29%

山东:中央奖补19亿元支持钢铁煤炭去产能

直奔现场直接曝光 枣庄整治环境污染不手软

就在湖景花园 也有你不曾发现的诗与远方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上涨1.70% 同比上涨10.34%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